乡镇平安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聚焦风险源头防控、多元协同治理、智慧技术赋能三大核心,通过体系化机制提升基层社会稳定性和群众安全感。该方案强调预防为主、科技支撑与社会参与的有机结合,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
组织架构方面,乡镇需成立由党委书记牵头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一中心四平台”运行模式(综治中心+网格管理、矛盾调解、治安防控、公共服务平台),实行“乡镇-村社-网格”三级责任包干制,配备专职网格员队伍,每月召开平安形势分析会,动态更新风险清单。
风险防控体系包含四大专项行动:①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落实“三色预警”机制,对家庭纠纷、土地争议等8类重点问题建立台账;②推进“雪亮工程”升级,重点路段、场所视频监控覆盖率达95%以上,整合公安天网与民用监控资源;③实施特殊群体“五包一”管理(镇干部、民警、医生、村干部、家属联合管控),对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员建立电子档案;④组建镇村两级义务巡逻队,完善“十户联防”机制,推行夜间亮灯巡逻制度。
科技赋能环节重点建设三大数字化平台:①平安建设指挥调度系统,集成视频巡查、事件上报、任务派单功能,实现30分钟应急响应闭环;②“智慧网格”APP配备事件采集、定位签到、数据查询模块,网格员日巡查率达100%;③建立微信小程序“平安信箱”,开通群众诉求直通渠道,设置法律咨询、举报奖励等6个功能板块,确保48小时内响应处理。
群众参与机制涵盖三个创新举措:①每季度举办“平安议事会”,组织村民代表商议治安防范措施,对合理化建议给予积分奖励;②开展“平安家庭”星级评定,将反诈意识、守法情况等纳入评选标准,公示结果并挂钩惠民政策;③成立乡贤调解团,遴选退休干部、教师等群体组建调解人才库,推行“方言调解”“庭院调解”等特色模式,力争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突破85%。
该方案要求各镇村在3个月内完成实施细则制定,6个月内实现机制全面运转。建议通过定期成效评估、交叉检查、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持续优化工作方案,重点监测万人发案率、矛盾纠纷化解率、网格事件办结率等12项核心指标,切实将平安建设转化为群众可感知的安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