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时应当同时关注年薪和月薪,关键取决于薪资结构和个人职业阶段。若新公司奖金、绩效占比高,仅谈月薪可能导致全年收入下降;若当前岗位无额外福利,优先谈月薪可带动年薪增长。核心原则是:毕业5年内先谈月薪,资深或高收入者优先谈年薪,最终需综合计算总收益。
薪资谈判的本质是最大化整体收益。月薪直接影响短期现金流,但年薪更能反映真实收入水平。例如,当前岗位为16薪(含年终奖),而新公司仅13薪,即使月薪增长10%,全年收入反而缩水。反之,若新公司绩效奖金占比高,月薪看似涨幅有限,但年薪可能提升30%以上。谈判时需明确:月薪基数、奖金发放条件、补贴和股权等隐性福利。
职业阶段决定谈判策略。职场新人(毕业5年内)通常薪资结构简单,月薪增长直接提升生活质量,且跳槽风险较低;而资深人士(年薪超30万或月薪超2万)更需关注长期收益,如年终奖、股票期权等。技巧上可虚报当前薪资结构(如声称“通常14薪”),以抬高谈判基数。
跳槽不仅是薪资比较,还需权衡平台价值和发展空间。若新公司提供行业顶尖资源或晋升机会,适度降薪也可能值得。但若单纯追求薪资涨幅,建议年薪增幅底线为:月薪3万以下者≥25%,3-10万者≥15%,百万年薪者≥8%。切记:试用期薪资可能打八折,需折算实际收益。
最终,薪资谈判是动态博弈过程。建议提前调研行业水平,用数据支撑预期,并保留多家offer作为筹码。无论选择何种方式,确保合同明确薪资结构和发放条件,避免口头承诺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