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参加新高考的省份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于2020年正式启动“3+3”新高考模式,标志着高考综合改革进入深化阶段。这些省份的新高考方案突出选科自由、多元评价、打破文理分科等核心亮点,为后续省份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
“3+3”模式全面落地
第二批省份采用“3+3”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剩余3科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中自主选择。这一设计赋予学生更大选择权,推动个性化发展。 -
等级赋分制解决公平性问题
为平衡不同选科难度差异,山东、海南等地引入等级赋分制,将原始分按比例转换为标准分,确保成绩可比性,减少选科博弈对总分的影响。 -
“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机制
录取不再唯分数论,而是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例如,北京将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纳入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首次试点带来的调整与优化
第二批省份在第一批(上海、浙江)经验基础上优化方案,如山东增加物理选科“保底机制”,缓解“弃物理”现象;天津延长学业水平考试时间,减轻学生压力。
新高考改革在第二批省份的实践,进一步验证了科目选择性、评价科学性、人才选拔多样性的改革方向。未来更多省份可借鉴其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稳步推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