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的省份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海南4个省市,于2017年启动改革,2020年首次实施新高考,采用“3+3”模式,取消文理分科,赋予学生更多选科自主权。
-
改革核心内容:第二批省份的新高考实行“3+3”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加上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中任选3门作为选考科目。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制,确保不同科目成绩可比性,总分仍为750分。
-
突破性变化:打破传统文理分科限制,学生可根据兴趣和职业规划自由组合选考科目,例如“物理+化学+地理”或“历史+政治+生物”等,组合方式达20种,大幅提升个性化选择空间。
-
录取与志愿调整:部分省份采用“院校专业组”志愿填报模式,将同一高校相近专业或选科要求相同的专业合并为组,考生可填报多个专业组,调剂范围缩小至组内,减少被调剂到冷门专业的风险。
-
后续影响与趋势:第二批改革为后续省份提供了经验,第三批及之后的省份在此基础上优化为“3+1+2”模式,进一步平衡选科自由度与高校人才培养需求,例如要求物理或历史必选其一。
新高考改革是教育公平与科学选才的重要探索,第二批省份的实践为全国推广奠定了关键基础。考生需提前了解选科与高校专业要求的关联性,结合自身优势做好长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