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防控措施是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公众安全出行的系统性策略,其核心在于“人、车、路、环境”四要素的协同治理。关键措施包括强化驾驶员行为监管、优化道路基础设施、智能技术应用及全民安全意识提升,通过源头预防与动态管控结合,实现风险全链条闭环管理。
1. 驾驶员行为监管
严查酒驾、超速、疲劳驾驶等高风险行为,依托缉查布控系统实现精准执法。推广“黑名单”制度,对多次违法者加强教育或限制驾驶资格。通过驾驶培训考核改革,提升驾驶员应急处理能力与规则意识。
2. 道路基础设施优化
定期排查急弯、陡坡、视距不良等隐患路段,增设防护栏、减速带及夜间照明设施。农村道路重点治理平交路口安全隐患,推广“三必上”(警示牌、减速带、路侧防护)改造。建立道路设计安全评估机制,从规划阶段规避风险。
3. 智能技术赋能防控
利用AI视频监控实时识别违法行为,通过车载OBD设备监测车辆状态异常。试点车路协同系统,向驾驶员推送前方事故、拥堵等信息。大数据分析事故高发时段与区域,动态调整警力部署。
4. 全民安全宣传教育
开展“一盔一带”等专项宣传,利用短视频平台曝光典型案例。针对学生、外卖骑手等重点人群定制培训,联合社区网格员入户普及交通法规。鼓励公众举报隐患,形成社会共治氛围。
道路交通安全防控需长期坚持“防、管、控”一体化,结合地方实际创新机制,如“警保联动”快速理赔、“路长制”责任到人等。公众主动参与和科技深度应用将是未来提升防控效能的关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