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退役军人保障条例》是全国首部省级退役军人保障综合性法规,旨在加强退役军人保障工作,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以下是该条例的全文内容和特色。
退役军人保障条例的立法目的和背景
立法目的
- 加强保障工作:为了加强退役军人保障工作,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 法治化轨道:将退役军人保障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确保各项保障措施的有效实施。
背景
- 国家战略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制定。
- 地方实际:河北省作为驻军大省、兵员大省、安置大省,现有建档立卡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260余万人,每年还以约2万余人的速度增加。
退役军人保障条例的主要内容
总则
- 定义和原则:明确退役军人的定义,保障工作坚持中国***的领导,遵循以人为本、分类保障、服务优先、依法管理的原则。
- 政府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关心、优待退役军人,加强保障体系建设,保障退役军人依法享有相应的权益。
退役接收
- 安置地确定:退役军人安置地人民政府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按照国家退役军人年度移交接收计划和本省有关规定,负责接收退役军人。
- 报到和优待:退役军人应在规定时间内持军队出具的退役证明报到,安置地人民政府应发放退役军人优待证。
退役安置
- 安置方式:对退役的军官、军士和义务兵,采取退休、转业、逐月领取退役金、复员等方式妥善安置。
- 优先安置:对参战退役军人、烈士子女、功臣模范等退役军人优先安置。
教育培训
- 提升能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规划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 证书互认:推动军地有关部门建立军事专业与职业对应目录和军地职业技能证书衔接机制。
就业创业
- 政策支持:政府应提供创业担保、融资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
- 优先招录:在公务员和选调生招录、国防教育机构岗位和公益性岗位招聘时,对退役军人给予倾斜。
抚恤优待
- 普惠与优待叠加:在保障退役军人享受普惠性政策和公共服务基础上,结合服现役期间和实际情况给予优待。
- 优待目录:制定完善退役军人优待目录清单,逐步拓展优待范围。
退役军人保障条例的特色和创新点
具体化和地方化
- 细化落实:对《保障法》进行细化,明确各部门职责,增强条例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性。
- 创新举措:增加选树退役军人先进典型,给予表彰、奖励等内容,激励退役军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强化服务和管理
- 服务管理:建立健全退役军人权益保障机制,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提高保障能力。
- 帮扶援助:建立健全退役军人帮扶援助机制,对生活困难的退役军人给予帮扶援助。
退役军人保障条例的实施和影响
实施时间
《河北省退役军人保障条例》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社会反响
- 积极评价:条例的实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认为其进一步保障了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
- 示范效应:作为全国首部省级退役军人保障条例,河北省的立法实践为其他省市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河北省退役军人保障条例》通过详细规定退役接收、安置、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抚恤优待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保障了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其具体化和地方化的立法特点,增强了条例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性,为其他省市提供了有益参考。条例的实施不仅提升了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也为全国退役军人保障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河北省退役军人保障条例的修订背景是什么
《河北省退役军人保障条例》的修订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贯彻落实国家法律和政策:
- 《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为退役军人保障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河北省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旨在细化和落实国家法律,确保《退役军人保障法》在河北省的有效实施。
-
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 退役军人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河北省通过立法,旨在加强退役军人保障工作,维护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让他们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
回应退役军人新期盼:
-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深入推进,退役军人保障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变化。河北省通过立法,积极回应退役军人的新期盼,妥善解决退役军人保障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加强退役军人保障工作的法治保障,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退役军人保障工作的重要任务。河北省通过立法,健全工作运行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提升退役军人保障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
总结和固化地方经验:
- 河北省在退役军人保障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做法,通过立法将这些经验和做法固化为长效机制,推动退役军人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
河北省退役军人保障条例有哪些亮点和创新点
《河北省退役军人保障条例》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是全国首部省级退役军人保障综合性法规。该条例在多个方面展现了亮点和创新点,具体如下:
亮点和创新点
- 明确县乡村三级职责:首次对县、乡、村三级在退役军人保障工作中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和细化,确保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 具体规定有关部门职责:明确了机构编制、财政、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在退役军人保障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增强了法规的可操作性。
- “最美退役军人”选树活动:将退役军人先进典型的选树活动写入条例,并明确给予表彰和奖励,提升了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 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首次明确了退役军人及随军未就业配偶社会保险关系和相应资金的转移接续工作的主次关系,理顺了工作流程。
- 强化用人单位责任: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安置计划完成安置任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拖延,增强了法规的约束力。
- 军事专业资格证书视作对应职业的同级技能证书:推动军地有关部门建立军事专业与职业对应目录,退役军人持有的军事专业资格证书可视作对应职业的同级技能证书,简化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手续。
- 与时俱进的就业帮扶措施:通过搭建就业平台、组织专场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创业指导等方式,帮助退役军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 突出对口招聘:在招录特殊岗位工作人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录具备相近专长的退役军人,充分发挥退役军人的专业优势。
- 鼓励投身乡村振兴:鼓励退役军人到乡村重点产业创业就业,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乡村建设和基层治理,并提供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
实施意义
《河北省退役军人保障条例》的出台,不仅提升了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的法治化水平,有效维护了广大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也为其他省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河北省退役军人保障条例对退役军人有哪些具体保障措施
《河北省退役军人保障条例》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对退役军人的保障措施涵盖了多个方面,具体包括:
退役接收
- 报到与落户:退役军人需在规定时间内持退役证明到安置地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报到,并办理户口登记。
- 人事档案管理:安置地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接收、保管并向有关单位移交退役军人人事档案。
退役安置
- 安置方式:根据退役军人的职务、等级、贡献等因素,采取退休、转业、逐月领取退役金、复员等方式进行安置。
- 优先安置:对参战退役军人、烈士子女、功臣模范等优先安置。
教育培训
- 培训管理:县级以上退役军人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加强教育培训质量的过程管理和结果考核,确保培训效果。
- 就业支持:通过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毕业证书等方式提升退役军人的就业能力。
就业创业
- 就业优先:在面向社会招录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消防员时,退役的军士和义务兵招录计划不得低于国家规定比例。
- 创业支持:对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退役军人,给予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
抚恤优待
- 社会保险:退役军人及随军未就业配偶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关系和相应资金转入安置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纳入当地社会保险体系。
- 医疗优待:退役军人在优抚医院就医时,凭退役军人优待证享受挂号费、检查检验费、住院费等医疗优惠。
褒扬激励
- 表彰奖励:对在退役军人保障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选树退役军人先进典型。
服务管理
- 信息化建设:加强退役军人保障工作信息化建设,整合退役军人数据资源,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
- 帮扶援助:建立健全退役军人帮扶援助机制,对生活困难的退役军人给予帮扶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