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隐患排查方案是预防洪涝灾害的关键措施,通过系统性排查、分级管控和闭环整改,可有效降低灾害风险。重点包括积水点、水务设施、高空坠物等8类隐患的精准识别,结合技术帮扶和动态清单管理,确保安全度汛。
-
积水点排查
针对城市低洼地区、立交桥、老旧小区等易涝点,需制定应急排水预案,配备移动泵车等设备。尤其要关注历史积水严重区域,暴雨期间加强巡查并实时上报积水情况。 -
水务设施检查
水闸、泵站、防汛墙等设施需提前维护,确保正常运行。重点排查在建工程对排水系统的影响,如河道整治项目需同步评估防汛能力。 -
高空坠物防控
对广告牌、空调外机、玻璃幕墙等开展防风加固,建立“一物一档”台账。采用无人机辅助巡查,提高高空隐患识别效率。 -
危房与工地管理
老旧房屋需评估结构安全,明确疏散路线;建筑工地需检查塔吊、临时工棚的防风措施,优化排水方案避免基坑积水。 -
技术赋能排查
利用GIS系统叠加地质风险数据,精准定位山洪易发路段。专家团队下沉一线,通过案例教学提升基层人员隐患识别能力。 -
动态清单管理
建立“发现-整改-销号”闭环机制,对暂无法整改的隐患制定临时管控方案。定期复查整改效果,确保责任落实到人。
汛期隐患排查需坚持“防重于抢”,结合科技手段与人工巡查,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协同的长效机制。建议每年汛前开展专项演练,提升应急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