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火作业自查自纠报告需重点关注审批流程规范性、作业人员资质审核、设备设施安全性、作业环境风险管控、应急处置措施有效性五大核心环节。通过系统性排查隐患、建立动态整改台账、强化责任落实,可显著降低火灾爆炸风险,保障生产安全。
-
审批流程规范性核查
- 检查动火作业许可证是否完整填写,包括作业地点、时间、风险等级等信息,确保审批人具备相应资质且签字盖章齐全。
- 核查作业前是否完成技术交底,明确动火区域与相邻设备的安全距离,落实隔离防护措施(如防火毯、挡火板等)。
-
人员资质与操作合规性
- 确认特种作业人员持有效焊工证、防火监护证等资质,检查近期安全培训记录,重点关注氧气瓶与乙炔瓶安全使用规范。
- 现场抽查作业人员劳保用品佩戴情况(如防火服、护目镜),严禁无证操作或擅自扩大动火范围。
-
设备设施与作业环境检查
- 排查电焊机接地线是否完好,气瓶压力表、回火防止器功能是否正常,气管无老化漏气现象。
- 清理作业半径10米内易燃易爆物品,检测可燃气体浓度是否达标,设置警戒标识并配备灭火器材(干粉灭火器、消防沙等)。
-
应急管理及整改跟踪
- 验证应急预案中火灾报警流程、逃生路线图的完整性,抽查消防设施点检记录和应急演练频次。
- 建立隐患整改闭环机制,针对检查发现的违规接线、监护缺位等问题,明确责任人并设定48小时内复验期限。
动火作业安全需通过常态化自查实现动态管理,建议企业每月开展专项检查、每季度组织第三方评估,结合数字化监控手段(如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气体浓度)构建长效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