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安全生产需重点防范冻凝、滑跌、火灾等风险,核心在于提前检查设备、强化人员培训、落实应急预案。 低温环境易导致设备故障和操作失误,需通过科学管理降低事故概率,保障作业安全。
-
防冻凝措施
定期检查管道、阀门保温层,确保蒸汽伴热系统正常运行;对易冻堵部位(如盲端管线、液位计)增加巡检频次。储罐区需排空闲置管道积水,避免结冰胀裂。北方企业应配备除冰工具,及时清除设备表面积冰。 -
防滑防坠落管理
户外台阶、坡道铺设防滑垫,设置警示标识;雨雪后立即清扫作业区积雪。高空作业平台需加固护栏,暂停大风天气的登高作业。员工穿戴防滑劳保鞋,搬运重物时保持重心稳定。 -
防火防爆控制
严格管控易燃物堆放,保持消防通道畅通;动火作业执行"双监护"制度。静电敏感区域(如粉尘车间)需检测接地装置,禁止穿戴化纤衣物。加强电气线路检查,禁止私拉乱接大功率取暖设备。 -
防中毒窒息预警
密闭空间作业前检测氧气和有毒气体浓度,强制通风30分钟以上。液化气使用场所安装泄漏报警器,储罐区设置风向标。员工掌握急救技能,应急柜配备正压式呼吸器。 -
人员安全培训
开展冬季操作规范专题培训,模拟冻伤、滑倒等突发情况处置。新员工需通过安全考核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率须达100%。建立班组互查机制,纠正不规范操作行为。
企业应建立"防冻防凝检查表",将保温层完好率、消防器材有效性等指标纳入日常考核。 遇到极端天气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必要时停产避险,确保人员生命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