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工地普遍没活干的核心原因可归结为“资金短缺、劳务返岗延迟、政策调控与市场萎缩”三重压力。建筑行业正经历周期性调整,房地产低迷导致新项目锐减,而基建投资尚未完全对冲缺口,加之春节后工人返岗率创五年新低,形成“项目少、人难招、钱更紧”的恶性循环。
-
资金链断裂拖累复工进度
房企债务危机与地方财政吃紧直接导致工程款拖欠,全国工地资金到位率仅35%,部分项目因无法支付材料费和工资长期停滞。头部建筑企业优先保障政府项目,中小承包商被迫停工观望。 -
劳务市场结构性失衡
2025年春节后劳务上工率同比下滑20%,年轻劳动力转向外卖、网约车等行业,传统建筑工老龄化加剧。北方严寒与南方雨季进一步推迟施工,形成“用工荒”与“天气阻工”的双重制约。 -
政策与市场环境剧变
房地产“三道红线”政策持续发酵,开发商拿地规模缩水50%,直接减少新开工量。环保督察淘汰高耗能工地,部分区域要求停工升级设备,短期内加剧行业收缩。 -
建材成本与供应链波动
钢材、水泥价格年内涨幅超15%,但开发商合同价锁定,施工方利润压缩至临界点。加之物流效率下降,部分工地因材料短缺被迫间歇性停工。
行业短期内难现V型反弹,但基建投资加码或带来结构性机会。建议从业者关注政府专项债项目,同时优化成本管控,熬过本轮深度调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