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焚烧排放标准限值是确保环境安全的核心指标,国内外均通过严格法规控制烟尘、二噁英、重金属等污染物。中国现行国标(GB 18485-2014)要求颗粒物、SO₂、NOx的1小时均值分别≤80mg/m³、200mg/m³、400mg/m³,而欧盟、日本等地区对二噁英的限值更低(0.1ngTEQ/m³)。地方标准如浙江、河南已推动超低排放改造,颗粒物限值降至10mg/m³以下,技术层面需结合袋式除尘、SCR脱硝等工艺实现达标。
-
关键污染物与限值对比
- 颗粒物:国标限值80mg/m³(1小时均值),浙江超低排放标准收紧至10mg/m³,欧盟为10mg/m³(日均值)。
- 二噁英类:全球最严限值为0.1ngTEQ/m³(欧盟、日本),中国国标同等但地方监测频次较低。
- 酸性气体:HCl国标限值60mg/m³,欧盟为10mg/m³(日均值),浙江通过干法+湿法组合脱酸技术实现更低排放。
-
技术实现路径
- 焚烧控制:炉温≥850℃且停留时间≥2秒,确保有机物完全分解。
- 烟气净化:袋式除尘(效率99.9%)、SCR脱硝(NOx≤80mg/m³)、活性炭吸附重金属及二噁英。
- 监测管理:在线监测系统实时反馈数据,部分省市要求二噁英每年检测2次。
-
地方标准升级趋势
上海、深圳等地率先加严指标,河南2024年新标将SO₂限值压至35mg/m³,浙江要求2027年前全省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推动行业绿色转型。
总结:排放标准持续趋严反映污染控制技术进步与环保要求提升,企业需结合工艺升级与智能监测,兼顾合规性与运营效率。关注地方政策动态可提前规避技术改造成本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