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的投档线是省级招生部门根据考生成绩、志愿填报情况及高校招生计划,按一定比例(通常1:1.1至1:1.2)动态划定的最低档案调取标准。其核心形成逻辑为:按总分排序→依计划数计算投档人数→取末位考生成绩作为投档线,具有自然生成性、批次差异性和志愿优先性三大特点。
-
投档比例与计划数的联动机制
高校根据招生计划(如100人)和预设比例(如1:1.2)确定投档人数(120人)。省级招办将填报该校且达批次线的考生按总分排序,第120名考生的成绩即为投档线。这一机制确保高校有充足生源选择,同时避免超额录取风险。 -
总分排序与政策加分的影响
投档线基于“招投总分”(实考分+政策加分)排序生成。例如,某校理工类计划30人,按1:1.2投档36人,第36名考生的总分(含加分)即为投档线。若生源不足,投档线可能直接等于批次线。 -
动态调整与批次差异
不同批次(如一本、二本)的投档线独立划定,且同一院校在不同省份的投档线可能差异显著。平行志愿下投档线通常高于传统志愿,因其遵循“分数优先”原则,高分考生更易集中头部院校。
提示: 投档线≠录取线,达线仅代表档案被投递,最终录取还需满足高校专业分配规则(如志愿级差、单科成绩等)。考生需结合历年数据与招生章程综合评估志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