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违章行为是电力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隐患,其背后往往与个人原因密切相关。根据相关研究和案例分析,个人原因主要包括安全意识淡薄、急功近利心理以及明知故犯的态度,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违章行为的发生。
1. 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意识淡薄是电力违章行为的首要原因。部分电力从业者对安全操作规程不够重视,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小违章不会引发大问题。例如,某施工人员在安装格栅板时未按规定系好安全带,结果因格栅板踏翻导致高空坠落死亡。部分员工对安全培训的参与度不高,导致对安全知识的掌握不足,进一步加剧了违章行为的发生。
2. 急功近利心理
急功近利是电力施工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尤其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一些员工为追求进度,忽视安全规范。例如,“1·26”事故中,施工负责人为赶工期,安排工人在焊接不牢的钢板上作业,最终酿成三死一伤的惨剧。这种心理驱使下的违章行为往往后果严重。
3. 明知故犯的态度
部分电力从业者明知操作违规,但为追求个人利益或权威,故意违反安全规定。这类违章行为多见于指挥性违章,占比高达25%。例如,某些工程负责人认为自身权威不容挑战,甚至强迫员工进行危险作业。
整改措施
针对上述个人原因导致的电力违章行为,可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安全规程,提高安全意识,并通过案例分析增强警示作用。
- 强化现场监管:落实安全监督机制,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制止违章行为。
- 完善奖惩制度:建立安全奖惩机制,对违章行为严肃处理,同时对遵守规定的员工给予奖励。
- 引入现代化技术:利用人工智能和视频监控技术,对作业现场进行智能识别和预警,减少人为失误。
总结
电力违章行为的发生与个人原因密切相关,安全意识淡薄、急功近利心理以及明知故犯的态度是主要诱因。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强化现场监管、完善奖惩制度以及引入现代化技术等整改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违章行为的发生,提升电力安全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