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五大步骤包括:评估环境安全、判断伤者状况、实施急救措施、保护伤者稳定、及时专业送医。 这些步骤是应对突发事故的核心流程,能有效降低二次伤害风险并提升生存率。
-
评估环境安全
救援前需确保现场无落石、毒气、火灾等持续威胁,避免施救者与伤者陷入危险。若环境不安全(如触电、化学泄漏),应先切断危险源或转移至安全区域。 -
判断伤者状况
快速检查意识、呼吸、脉搏及出血情况。轻拍双肩呼喊,观察胸廓起伏,触摸颈动脉。若心跳呼吸停止,立即启动心肺复苏(CPR);大出血则优先止血。 -
实施急救措施
- 心肺复苏:按压胸部中央(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配合人工呼吸(30:2比例)。
- 止血包扎:直接压迫伤口,骨折时固定患肢,避免移动造成二次损伤。
-
保护伤者稳定
保持伤者体温,用衣物遮盖防失温或中暑。安抚情绪,告知救援进展,避免随意搬动(尤其脊柱受伤者)。 -
及时专业送医
联系急救中心并清晰描述伤情,持续监护直至专业人员接手。多发伤按“先重后轻”原则转运,确保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伤情。
掌握这五大步骤,能在黄金救援时间内为伤者争取生机,但需定期培训巩固技能,确保操作规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