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建筑学家群体以学术奠基、实践创新、文化传承为核心贡献,涵盖从近代开拓者到当代领军人物。梁思成、林徽因系统研究古建筑并奠定学科基础,贝聿铭将东方美学融入国际现代建筑,王澍成为首位获普利兹克奖的中国籍建筑师,吴良镛创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张锦秋以唐风新韵重塑西安地标。
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是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先驱。梁思成完成首部《中国建筑史》,主持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林徽因参与发现唐代佛光寺,革新景泰蓝工艺,二人共同创立清华大学建筑系。贝聿铭虽为美籍华人,其作品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以几何线条诠释传统园林,卢浮宫金字塔成为东西方文化对话的典范。王澍的宁波美术馆、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运用夯土、瓦片等本土材料,实践“重建当代中国建筑语言”理念。吴良镛提出“广义建筑学”,指导北京旧城改造与区域规划,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张锦秋设计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芙蓉园,开创“新唐风”建筑流派。
其他代表人物包括:杨廷宝(近现代建筑教育开拓者)、刘敦桢(古建筑理论奠基人)、齐康(南京雨花台纪念馆设计者)、崔恺(本土设计倡导者)、马岩松(未来主义建筑代表)。当代新锐如李兴钢(“鸟巢”联合设计师)、柳亦春(龙美术馆设计者)持续推动创新。
这些建筑学家以学术研究、教育传承与设计实践共同构建了中国建筑的现代体系,其作品既回应时代需求,亦成为文化自信的载体。关注他们的成就,可深入理解中国建筑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