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九江浔阳楼的诗词以唐代韦应物、白居易的题咏为最早,后因《水浒传》宋江题反诗而广为人知,融合了历史名楼的壮景、文人雅士的感怀与小说传奇的跌宕,成为长江文化带的重要文学符号。
唐代江州刺史韦应物在《登郡寄京师诸季淮南子弟》中以“始罢永阳守,复卧浔阳楼”开篇,奠定其作为宦游暂栖之地的意象;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所作《题浔阳楼》则进一步描绘“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的雄浑景色,抒发文思愧对前贤的谦逊。两诗均以楼为媒介,将个人际遇与江山胜景交织。
古典小说《水浒传》虚构的宋江题反诗情节,让浔阳楼名扬天下。词《西江月》中“血染浔阳江口”的激愤与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狂傲,虽为文学创作,却赋予此楼草莽英雄的豪气,成为后世游客凭吊的经典场景。
清代佟法海等诗人延续题咏传统,而现代重建的浔阳楼更以瓷板画还原水浒故事,将诗词、名著与建筑艺术结合。登楼远眺长江时,历代文本中的“雕檐映日”“烟波浩渺”等意境仍可直观感受,形成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
若想深度体验,不妨对照韦白诗中的江景与宋江醉笔的狂态,感受同一座楼在真实历史与文学想象中的双重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