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抗击特大洪涝灾害中形成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它诞生于1998年长江、嫩江等流域的特大洪水斗争中,展现了党群同心、军民同力的磅礴力量,成为中国***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团结奋进、攻坚克难。
-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凝聚力。面对洪水肆虐,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从党员干部到解放军官兵,从科技工作者到普通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血肉之躯筑起“冲不垮的堤坝”。这种“举国一盘棋”的团结协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气概。抗洪军民以“人定胜天”的信念与洪魔搏斗,累倒再战、舍生忘死。无论是“生死牌”上的铮铮誓言,还是“硬骨头六连”的百折不挠,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的英雄主义精神。
-
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坚强意志。面对一次次洪峰冲击,抗洪军民以超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念严防死守,最终夺取全面胜利。这种精神在新时代防汛救灾中持续传承,成为应对风险挑战的强大动力。
抗洪精神不仅是战胜自然灾害的精神武器,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它提醒我们:只要团结奋斗、永不言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