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是一个结构化、系统化的助人框架,包含六个核心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操作要点。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接案阶段
-
接案目的
-
澄清双方期望与义务
-
激励服务对象参与
-
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
-
接案方法
-
主动接触(外展):建立信任关系
-
转介接收:处理抗拒情绪
-
自愿咨询:明确服务对象需求
-
-
核心技巧
-
面谈提纲:包含自我介绍、会谈目的、机构说明等
-
角色澄清:明确双方责任与期望
-
二、预估阶段
-
资料收集
-
个人背景、家庭环境、社会关系等
-
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生理数据
-
-
问题评估
-
采用标准化工具(如SWOT分析)
-
确定问题类型(如生理、心理、社会问题)及严重程度
-
-
制定预估报告
- 概述服务对象现状、问题成因、发展阶段
三、计划阶段
-
目标设定
-
SMART原则:具体、可测量、可达成、相关、时限
-
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结合
-
-
行动方案设计
-
选择介入策略(如教育、康复、链接资源)
-
资源整合: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
-
风险评估与应对
-
识别潜在风险(如抗拒、危机事件)
-
制定应急预案
-
四、介入阶段
-
直接介入
-
个案管理:提供具体服务(如心理辅导、生活技能训练)
-
小组工作:组织集体活动促进互动
-
-
间接介入
-
家庭系统介入:改善家庭关系
-
社区资源链接:协调社区支持网络
-
-
评估与调整
-
定期检查介入效果
-
根据反馈调整计划
-
五、评估阶段
-
过程评估
-
目标达成度分析
-
介入策略有效性评估
-
-
结果评估
-
服务对象行为改变、生活质量提升等
-
采用标准化评估工具(如SCL-90)
-
-
经验总结
-
归纳成功经验与不足
-
更新案例库与知识体系
-
六、结案阶段
-
结案时机判断
-
服务目标达成、资源整合完成
-
服务对象主动要求或机构规定
-
-
结案方式
-
正式面谈:总结服务过程、明确后续支持
-
转介安排:提供持续资源链接
-
-
后续跟进
-
定期电话随访或社区观察
-
应对复发风险
-
理论基础与注意事项
-
系统观 :强调人与环境交互作用,需整合家庭、社区等多维度资源
-
通才能力 :社会工作者需具备跨领域知识与技能,适应不同服务对象需求
-
伦理原则 :尊重服务对象自主权、保密性,避免利益冲突
通过以上六个阶段的系统运作,社会工作实务能够实现助人目标,并不断优化服务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