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通用过程中的接案与预估是专业服务的两个关键阶段,核心区别在于:接案是建立专业关系的起点,聚焦初步需求识别与服务匹配;预估则是系统分析问题成因与资源的深度评估阶段。 前者重在“是否接受服务”,后者解决“如何精准介入”的问题。
-
目标差异
接案阶段的核心目标是确认服务对象的资格与意愿,通过初步面谈判断是否建立服务关系,例如澄清保密原则、介绍机构服务范围。预估则需完成对服务对象个人系统(心理、行为)、家庭系统及社会环境的综合分析,识别问题根源与优势资源,为制定介入计划提供依据。 -
内容侧重点
接案内容集中于基本信息收集(如求助原因、紧急程度)和基础协议签订,例如通过《接案记录表》登记需求。预估需运用家庭结构图、生态图等工具,深入挖掘问题持续时间、环境互动模式等,形成《预估摘要》明确介入方向。 -
方法工具
接案以沟通技巧为主,如倾听、开放式提问,快速建立信任关系。预估需结合标准化量表(如抑郁筛查)、社会网络分析等专业技术,动态评估服务对象的改变动力与环境支持力。 -
成果输出
接案成果是服务协议或转介决定,例如对非自愿服务对象需调整沟通策略。预估则产出问题清单、资源地图及优先级建议,如将“家庭冲突”列为优先干预目标。
提示: 实际工作中两者并非完全割裂,接案时的初步判断可能影响预估框架,而预估发现的新信息也可能触发重新接案。社工需保持流程灵活性,确保服务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