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公路施工安全检查的核心内容包括边坡及路基稳定性检查、排水系统排查、临时设施加固、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预案演练五大部分,需围绕地质隐患、设施抗灾能力及应急处置效率展开重点排查。
-
边坡及路基稳定性检查
重点检查高边坡、填方路基是否存在裂缝、滑坡迹象,雨后是否出现渗水或塌方。通过地质雷达或人工巡查监测土质松动情况,对危险区域设置警示标识并采取临时支护措施,如覆盖防水布、增设挡土墙。 -
排水系统排查
清理边沟、涵洞、急流槽内的淤泥与杂物,确保排水通道畅通。检查截水沟是否完整,防止雨水冲刷路基。针对易积水路段,增设临时排水泵站,并测试排水设备运行状态,保证降雨时迅速抽排。 -
临时设施加固
对工棚、围挡、脚手架等临时结构进行防风防雨加固,检查地基是否被雨水浸泡导致沉降或倾斜。临时用电设备须做好绝缘防护,避免漏电事故;材料堆放区垫高并加盖防水篷布,防止受潮或冲毁。 -
应急物资储备
施工现场须配备足量沙袋、抽水泵、防雨布、应急照明设备及医疗用品,并定期检查物资有效期与功能状态。关键区域预置抢险机械(如挖掘机、装载机),确保突发险情时能快速调用。 -
应急预案演练
更新防汛应急预案,明确撤离路线、责任分工及联络机制。组织全员参与防汛应急演练,模拟山体滑坡、道路中断等场景,检验响应速度和协作能力,确保人员熟悉预警信号和抢险流程。
汛期施工安全需坚持“预防为主、动态监控”,结合气象预警调整检查频次(如降雨前后加密巡查),并建立与属地应急、交通部门的信息联动机制,最大限度降低灾害风险,保障工程安全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