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汛期安全管理需围绕风险预控、排水维护、应急响应三大核心展开,重点落实边坡基坑动态监测、排水管网疏通清淤、防汛物资定点储备、应急演练全员覆盖等措施。以下分点阐述关键管理要点:
一、汛前风险预控体系
-
全区域隐患排查
重点检查深基坑、高边坡、临时板房等区域,运用地质雷达探测仪排查暗藏渗水点。建立**“三级巡查机制”**(班组日检、项目部周查、集团月督),暴雨后立即启动边坡位移监测仪并记录数据。 -
排水系统升级改造
按《建筑排水设计规范》设置三级沉淀池,清理排水沟淤泥并加装防堵格栅。地下室入口配置防水挡板(高度≥50cm)和沙袋墙(堆叠角度60°),使用高分子防水卷材修补破损屋面。
二、汛期动态管理措施
-
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安装物联网水位传感器(精度±2cm)和边坡倾斜仪,数据接入智慧工地平台。设定**黄色预警(降雨量≥30mm/h)**时停止露天作业,红色预警(≥50mm/h)强制撤离低洼区人员。 -
特种设备防护
塔吊基础周边开挖导流渠,螺栓连接部位涂抹防水油脂;施工电梯导轨加装防雷接地装置,限制运行风速(>13m/s停运);电箱架设高度提升至历史最高水位线以上1.5米。
三、应急响应标准化流程
-
物资分级储备制度
按200人以上工地标准配置:大功率抽水泵(流量≥100m³/h)3台、救生衣50件、应急照明灯20套,沙袋储备量≥500个。物资存放点设置GPS定位标签,每月检查更换过期物品。 -
实战化应急演练
每季度开展**“暴雨倒灌”“山体滑坡”双盲演练**,模拟断电状态下伤员转运、基坑排水等场景。建立与属地消防、医疗机构的30分钟应急响应机制,疏散路线图每半年优化更新。
汛期安全管理需构建“预防-监测-处置”闭环体系,重点关注地质风险点智能监控、排水设施冗余设计和应急预案动态更新。工地应结合气象预警调整作业计划,雨季实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巡查制度,确保应急响应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