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旱灾异常严重,呈现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经济损失大三大特点,多地达到50年一遇甚至历史极值水平,对农业、生态及居民生活造成全方位冲击。
-
受灾范围与强度
全国超12个省份出现中度至特旱,河南、重庆等地为重灾区。重庆旱情达50年一遇标准,部分区域降雨偏少9成,土壤失墒严重,265座水库水位降至死水位。北方春夏连旱,南方伏旱叠加,长江中下游及西南地区特旱面积持续扩大,河流断流、地下水位下降问题突出。 -
农业与生态损失
农作物受旱面积峰值达3.1亿亩,夏粮减产110亿公斤,秋粮播种受阻。林区火险等级升高,内蒙古等地发生局部林火;牧区草场退化,牲畜因缺水死亡。河南一省受灾面积占全国近半,水稻、玉米等作物绝收现象频发。 -
社会与经济影响
直接经济损失超千亿元,746万人面临饮水困难,高温干旱叠加导致多地供水供电紧张。旱情还加剧了蝗灾、疫情等次生灾害风险,历史经验显示大旱后易引发连锁灾害。
当前旱情仍持续发展,需加强水资源调度与抗旱应急措施,长期需关注气候变化对极端旱涝的放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