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季气温将显著偏高,多地可能刷新历史高温纪录,且高温持续时间长、范围广。 华北、黄淮等地或出现40℃以上极端高温,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则面临湿热叠加的高温挑战,同时需警惕区域性旱涝并存现象。
-
全国性高温趋势明显:受全球变暖及厄尔尼诺现象叠加影响,2025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预计较常年偏高0.5-1.5℃。华北、黄淮、西北地区升温尤为显著,河南、河北、陕西关中等地可能出现持续20天以上的高温干旱,局地瞬时极端气温或突破50℃。
-
区域性气候差异突出:北方以干热为主,黄淮海平原及关中地区高温日数偏多,易引发“干热风”等农业灾害;南方则因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叠加高湿度,体感温度更高。华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可能因降水偏多出现“伏汛”,形成“北热南涝”格局。
-
极端天气风险加剧:气候模型显示,2025年夏季极端高温事件频发概率超过80%,热射病等健康风险显著增加。城市热岛效应进一步推高气温,如郑州、西安等大城市可能出现连续多日37℃以上高温,需提前防范能源紧张及公共卫生压力。
-
长期变暖趋势不可忽视:2025年或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夏季之一,全球变暖背景下,高温热浪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将持续增长。科学应对需结合水资源调度、农业防灾及公众防暑教育,减少极端气候的社会经济影响。
提示:关注气象部门实时预警,高温时段减少户外活动,合理使用空调并补充电解质。农业、能源等重点行业需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持续性高温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