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围绕能量高效转化、动力系统优化和清洁能源应用三大方向展开,旨在培养掌握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热力学与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设计、新能源技术等课程构成专业骨架,同时注重跨学科融合与实践能力提升。
-
基础理论课程
热力学三大定律是能源转换的根基,学生通过《工程热力学》学习能量传递规律,理解火力发电、内燃机效率优化的底层逻辑;《传热学》聚焦热量传导、对流与辐射机制,为制冷系统、工业余热回收等节能技术提供理论支撑;《流体力学》则贯穿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等动力装置的设计与性能分析,结合数值模拟实验培养工程思维。 -
专业核心模块
动力机械方向以《锅炉原理》《汽轮机设计》为核心,剖析火力发电厂关键设备的结构与运行特性;制冷与低温工程方向通过《制冷技术》《热泵系统》掌握冷链物流、建筑空调等场景的节能方案;新能源领域则以《太阳能利用》《生物质能工程》探索光伏材料、生物燃料等前沿技术,辅以《储能原理》解决能源间歇性问题。学科交叉类课程如《能源系统工程》整合经济性与环保指标,训练全局优化能力。 -
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课程体系中嵌入《动力机械CAD/CAE》《燃烧过程仿真》等数字化工具教学,配合电厂实习、内燃机拆装实训加深理论应用。部分高校开设《智慧能源管理》《碳中和路径设计》等前沿选修课,结合校企合作项目推动氢能、碳捕集等创新技术研究。毕业设计多围绕实际工程问题,例如燃气轮机叶片优化、地源热泵系统能效提升等方向展开。
该专业课程体系紧密对接国家“双碳”战略需求,建议学生重点关注多能互补系统设计、能源数字化管理等领域的前沿动态,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或行业竞赛强化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中需注重数学建模与计算机编程技能的同步提升,以适应能源行业智能化转型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