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可从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核心素养培养、丰富活动与作业设计、利用信息技术、注重习惯养成、推动家校社合作以及完善评价反馈等多方面入手。
在教学方式上,需摒弃繁琐分析与机械练习,采用灵活多样的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究性学习方式。例如创设语文学习环境,沟通课内外、校内外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实践机会;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形式多样,还可实行互批共批以促提高。在核心素养培养方面,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注重知识、能力与情意的联系,突出重点,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同时强化学生思维能力发展,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提升观察、联想与创造性思维。
作业与活动设计要丰富多元且有层次。设计单元作业时结合教材与学生特点,采用“课前导学——课中共学——课后研学”思路,可将信息技术融入作业设计。学校可组织多种竞赛和活动,如读书报告会、朗诵会、诵读和下水文素养比赛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差异分层教学,实行培优辅差,通过课前一分钟演讲锻炼表达能力。
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编写经典诵读教本,利用早读背诵古诗文并开展活动,将其运用到写作中;重视朗读指导和书写教学,从坐姿执笔到定期比赛逐步提升;依据单元重点拓展阅读与整合阅读。还可推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配备多媒体设施,开展智慧课堂建设,利用大数据分析学情,推广在线学习与互动,还可设置虚拟场景提升实践能力。
加强家校社合作也是关键。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开展讲座、分享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引入社会资源,与文化机构合作开展校外实践和文化体验活动。建立完善的评价与反馈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听取意见建议,设置专项督导组与数据追踪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持续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