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手触碰电源会触电主要是因为水能导电,导致电流通过人体形成回路,引发触电危险。 当皮肤潮湿时,电阻降低,电流更容易通过,从而增加触电风险。水中的杂质(如盐分)会进一步提升导电性,使危险系数更高。
-
水是良好的导体:纯水本身导电性较弱,但日常接触的水通常含有矿物质、盐分等电解质,这些物质能显著增强水的导电性,使电流更容易通过潮湿的皮肤流入人体。
-
皮肤电阻降低:干燥的皮肤电阻较高,能阻碍电流通过,但湿手会破坏皮肤的绝缘性,电阻大幅下降,电流更容易穿透人体,造成电击伤害。
-
电流路径危险:如果湿手同时接触电源的正负极或火线,电流会沿手臂、躯干等部位流动,可能经过心脏,引发心室颤动甚至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
环境因素加剧风险:在浴室、厨房等潮湿环境中,水渍、蒸汽会增加漏电概率,若电器绝缘不良或插座进水,湿手触碰时触电风险更高。
-
安全电压并非绝对安全:即便在低压环境下(如12V),若皮肤完全浸湿,电阻极低时,较小电流仍可能造成刺痛或肌肉痉挛,导致二次伤害(如摔倒)。
总结:湿手触电的核心原因是水降低了人体电阻,使电流更易通过。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在潮湿环境下操作电器,及时擦干双手,确保用电安全。若发生触电,第一时间切断电源,切勿直接徒手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