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药调剂的步骤包括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包装和发药六大环节,核心在于确保用药安全与疗效精准。 其中,审方需严格核查配伍禁忌与剂量,调配需逐味称量并处理特殊药材,复核是防止差错的关键质量关卡,而专业操作与经验积累贯穿全程。
-
审方:药师需审查处方完整性,包括患者信息、药名剂量、配伍禁忌(如“十八反”“十九畏”)、特殊处理要求(如先煎、后下)等。发现问题需与医师沟通,避免主观臆断。毒性药、细料药需额外核对资质与用法。
-
计价:按药材单价准确计算费用,需快速完成以减少患者等待时间。贵重或毒性药物需单独标注价格,代煎服务费用另计。
-
调配:按处方顺序逐味称量,使用校准的戥秤,持秤手法规范至“眉齐”确保精度。松泡药材先称,粘性药材后放,鲜药单独包装。特殊处理药物(如捣碎、另煎)需单独分装并标注用法。
-
复核:由资深药师二次核对,重点检查药物与处方一致性、特殊处理是否落实、药材质量(如霉变、生制混淆)及毒性药用量。确认无误后签字,为发药前的最后质量把控。
-
包装与发药:药袋标注患者姓名与用法,需特殊煎煮的药材明确提示。发药时核对患者信息,详细解释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尤其鲜药需叮嘱保鲜存储。
传统中药调剂融合专业性与经验性,每个步骤环环相扣,既需严谨的操作规范,也依赖药师对药材特性与临床需求的深刻理解。遵循这一流程,方能最大限度保障疗效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