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剂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核心环节,指根据医师处方精准配制药剂的技术,涵盖审方、调配、复核等六大程序,其核心在于确保用药安全与疗效。以下是关键知识点分述:
-
基本流程与规范
中药调剂需严格遵循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包装→发药的标准化流程。调配时需按处方顺序间隔平放饮片,避免混淆;重量误差需控制在±5%内(贵重药±1%),并区分先煎、后下等特殊用法。 -
饮片调配技巧
松泡药材(如通草)优先称取,粘性药物(如熟地黄)后置;子实类粉末居中,花叶类包裹外层。毒性药需单独处理,严禁估量抓配。药斗按使用频率分层存放,常用药置于中层,重质药材(如磁石)放下层。 -
质量控制关键点
复核环节需检查药品真伪、炮制是否得当,避免虫蛀霉变;需识别配伍禁忌(如“十八反”)和妊娠禁忌。调剂人员需掌握传统鉴别法,如怀地黄的“菊花心”、薄荷的香气浓郁度等。 -
工具与特殊处理
铜缸用于捣碎油脂类或挥发性药物,避免有效成分流失;鲜药(如鲜石斛)需专柜保管。临方炮制需根据药材特性调整捣碎程度。
掌握这些知识不仅能提升调剂效率,更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基础。 实际应用中需结合药材特性与临床需求灵活调整,体现中医药“个性化治疗”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