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剂规范及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以下要点:
一、核心规范流程
-
审方与复核
-
审核处方信息(姓名、年龄、药名、剂量、配伍禁忌等),重点检查“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及超剂量用药。
-
调配后需双人复核,核对药品名称、剂量、煎服方法及包装完整性。
-
-
称量与分剂
-
采用铜戥或天平,每剂重量误差≤±5%,贵重/毒性药≤±1%。
-
一方多剂按“等量递减”原则分装,避免凭经验抓配。
-
-
特殊处理与包装
-
先煎、后下、包煎等需单独标注煎服方法;矿石类、贝壳类药材需打碎配发。
-
贵重/毒性药单独包装,细料药与毒性药分开存放。
-
二、关键操作细节
-
饮片处理
-
体积松泡的药材(如通草、茵陈)先称,避免覆盖其他药物;粘度大的药物(如熟地黄)后称,防止污染。
-
鲜药需单独包装,超过3天剂量建议冷藏保存。
-
-
复核要点
-
核对药品数量、剂量及处方要求,检查包装是否完好,确认无虫蛀、霉变。
-
特殊处理药物需注明“药引”及用法,急诊处方优先处理。
-
三、质量管理制度
-
人员职责
-
中药士及以上职称人员负责调配,主管中药师负责审核与发药指导。
-
调配人员及其家属处方需由他人代配。
-
-
处方管理
-
处方有效期最长不超过3天,急诊处方仅限当日有效。
-
发现配伍禁忌或超剂量,需医师重新签字后方可调配。
-
四、注意事项
-
药品鉴别
-
运用“眼观、鼻闻、口尝、手摸”方法鉴别真伪,如怀地黄断面有菊花心,薄荷香气浓郁。
-
严格区分药品别名与并开药名,避免混淆。
-
-
发药规范
-
核对患者姓名与取药剂数,详细说明用法用量及煎煮方法。
-
一方多剂药品需标注保存注意事项,防止变质。
-
通过以上规范与操作,可确保中药调剂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保障患者用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