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处方调剂的基本流程可分为以下六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严格规范要求:
一、审方
-
基本审查内容
-
患者信息(姓名、年龄、性别、处方日期、医师签字等)是否完整;
-
药品名称、剂量、剂型是否规范,剂量是否合理;
-
毒性、麻醉药品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配伍禁忌(如“十八反”“十九畏”);
-
特殊处理药物(先煎、后下、包煎等)是否注明。
-
-
异常处理
- 发现问题需及时与医师联系确认,不得主观臆断或更改。
二、计价
-
准确性要求
-
按药品单价准确计算总价,避免估算或篡改;
-
儿童、老年等特殊人群需重点核对剂量。
-
-
效率与规范
- 计价后及时传递处方至调配环节,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三、调配
-
规范操作
-
按处方顺序逐味称量,体积松泡药物(如通草)先称,粘稠药物(如熟地黄)后称;
-
贵重药、毒性药单独包装并注明用法,使用专用戥具(克/毫克)确保剂量;
-
需特殊煎煮的药物(如先煎、烊化)单独包煎。
-
-
复核要点
-
每剂重量差异不超过±5%,贵重/毒性药不超过±1%;
-
核对药品名称、剂量,防止混淆。
-
四、复核
-
全面检查
-
核对剂数、剂量是否与处方一致,无漏配、多配现象;
-
检查药品质量(无虫蛀、霉变),特殊药品(如细辛、附子)是否规范处理;
-
核对特殊煎煮要求是否落实。
-
-
异常处理
- 发现问题需及时与医师沟通,更正后重新调配。
五、包装
-
规范封装
-
每剂药品独立包装,注明姓名、剂量、煎煮方法;
-
中成药按说明书或医师要求包装。
-
-
特殊说明
- 对需冷藏、防潮的药品标注说明。
六、发药
-
核对发放
-
核对患者姓名、取药剂数,防止错发;
-
提供用药指导(如服用方法、禁忌)。
-
-
后续跟踪
- 建立用药反馈机制,必要时随访用药效果。
补充说明
-
电子化管理 :现代药房多采用电子处方系统,实现流程自动化;
-
质量保障 :需定期校准称量设备,确保精准性;
-
人员培训 :调剂人员需持证上岗,定期进行专业培训。通过以上规范流程,可确保中药处方的安全、有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