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铜价呈现高位震荡与供需博弈的复杂格局,5月13日长江现货1#铜价报78270元/吨(跌290元/吨),LME铜价收于9505美元/吨(跌15美元/吨),但整体仍处近一年高位区间。新能源需求爆发与全球铜矿供应紧张是主导价格的核心矛盾,短期波动受宏观政策及库存变化显著影响。
-
当前价格动态
国内现货市场分化明显:长江现货1#铜价5月13日报78270元/吨,广东现货跌至78210元/吨,沪铜期货主力合约(2506)收于77770元/吨。国际方面,LME铜价虽小幅回调,但9,500美元/吨关口支撑强劲。区域价差反映运输成本与局部供需差异,华东地区因新能源产业集中,价格普遍高于全国均价3%-5%。 -
供需基本面解析
- 供应端:全球铜精矿加工费(TC)跌破40美元/吨,智利、秘鲁等主产区**事件频发,再生铜原料回收率持续低位,冶炼厂开工率承压。国内电解铜社会库存降至12.64万吨(近一年低位),现货升水维持160~260元/吨。
- 需求端:中国“十四五”电网投资达8000亿元,特高压项目密集开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40%,全年车用铜需求增量预计突破25万吨。高价抑制部分下游采购,市场交投以刚需为主。
-
未来趋势与风险
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铜缺口或扩大至30万吨,高盛中长期看涨至12,000美元/吨(约86,000元/吨)。短期受美联储政策、中美贸易谈判及国内库存周期影响,价格或维持77,000~78,500元/吨区间震荡。风险提示:铝替代加速、海外矿山复产超预期可能引发回调。
建议投资者关注电网招标进度与新能源产业链订单,采购方可利用区域价差优化成本,持货商逢高分批出货锁定利润。铜价波动加剧背景下,需动态跟踪宏观政策与库存数据,灵活调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