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铜价呈现“先扬后抑”的剧烈波动,纽约铜价创历史新高(5.374美元/磅),沪铜突破8万元/吨,但月末受政策预期与库存压力回调。核心驱动因素包括美国关税预期引发的囤货潮、全球铜矿供应短缺(加工费跌至负值)以及中国“金三银四”旺季需求支撑,市场呈现政策与基本面双重博弈特征。
-
价格走势与市场表现
3月铜价经历两阶段分化:上半月受关税预期和冶炼厂减产推动快速冲高,COMEX铜价月内涨幅超30%,LME铜价短暂突破1万美元/吨;下半月因美联储鹰派信号及政策落地担忧,沪铜回落至7.1万元/吨附近。跨市价差扩大至1600美元/吨,引发全球库存向美国转移,加剧区域性供应紧张。 -
核心驱动因素分析
- 政策扰动:美国232条款调查缩短审查期,25%关税预期刺激贸易商改道运输,3月美国铜进口激增3倍至20万吨,导致其他市场短缺。
- 供应瓶颈:铜精矿加工费(TC/RC)跌至-24美元/吨,Panama矿山复产推迟,国内冶炼厂检修涉及98万吨产能,再生铜原料不足进一步制约供应。
- 需求韧性:中国电网投资超7000亿元、空调排产高增长,新能源车用铜增量65.6万吨,对冲房地产低迷影响,下游以刚需补库为主。
-
后市风险与提示
短期需警惕关税政策落地后的溢价回调,但中长期铜价中枢仍受供需缺口支撑(高盛预测下半年短缺18万吨)。投资者应关注冶炼厂减产节奏、新能源需求持续性及库存转移对区域溢价的影响,高波动行情下避免盲目追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