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科目新规定将迎来重大调整,核心变化包括:考试科目“瘦身”至6-7门、语数外分值显著提升、理化实验操作纳入考核、历史/地理等转为等级考查。 多地改革方案体现“减负提质”导向,通过优化科目结构强化基础学科,同时注重综合素质评价与多元化录取。
2025年起,北京、河南等地率先实施新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分值普遍上调,如广州拟将数学提至150分,语文、英语增至140分;物理权重增加,实验操作成绩首次计入总分(北京物理实验占10分)。“小四科”历史、地理、化学、生物调整为考查科目,以等级呈现成绩,减轻机械备考负担。例如北京仅保留语文、数学、英语、物理、道德与法治、体育6门计分科目,总分由670分降至510分。
体育与健康地位提升,多地将增加分值或延长考核周期。呼和浩特体育分值由40分翻倍至80分,覆盖初中三年;北京计划2027年体育分值增至60分。实验操作成为新焦点,河南2027年起取消生物实验考试,保留物理、化学实操;呼和浩特首次将理化实验纳入正式考试,两科各占10分。
招生录取更趋多元,综合素质评价首次应用于录取环节。北京道德与法治科目中“综合素质评价日常行为”占10分;成都将综评结果作为指标到校生推荐依据。职普融通与中高职贯通培养拓宽升学渠道,如上海新增28个中高职贯通专业点,北京试点“登记入学”直接升学模式。
考生需关注本地政策差异:西安2026年计分科目减至7门(去掉化学、生物、地理),河南历史与道德与法治实行合场考试。建议提前规划学科重心,适应开卷考试、等级评定等新形式,同时加强实验操作与体育日常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