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的《有毒有害工种目录》国家标准(GB/T ××××-2025)明确规定了56类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岗位,重点覆盖化工、采矿、冶金三大高危行业,新增了纳米材料生产、电子废弃物处理等新兴领域工种,并首次将长期接触低剂量有害因素导致的慢性职业病纳入保护范围。
核心变化解析:
-
高危行业细化分类
化工行业新增反应釜清洗、有机溶剂分装等12个工种;采矿类将井下氡气暴露作业单独列为一级危害岗位;冶金行业明确高温金属粉尘岗位必须配备实时监测设备。 -
新兴领域风险管控
纳米材料生产中的粉体分散岗、锂电池回收中的电解液处理岗等被列入目录,要求企业提供全身防护装备和每季度专项体检。电子拆解工的铅、汞等重金属暴露限值较旧标准收紧50%。 -
慢性病预防升级
长期接触噪音>80分贝、振动工具使用超5年等情形纳入目录,企业需建立累计暴露时长档案,员工可提前申请调岗。
企业执行要点:
- 目录内工种必须公示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
- 每月津贴不得低于基本工资的30%
- 禁止安排孕妇、哺乳期员工从事二类以上危害岗位
该标准将于2025年10月1日强制实施,预计惠及全国约380万劳动者,推动企业从被动治疗转向源头风险防控。建议相关单位在过渡期内完成岗位评估和防护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