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有害工种目录是明确职业危害的重要依据,旨在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其核心涵盖《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规定的10大类132种职业病对应工种,以及特殊行业(如化工、采矿、冶金等)的高危岗位。
-
法定职业病对应工种
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目录明确接触粉尘(矽肺、煤工尘肺等)、化学毒物(苯中毒、汞中毒等)、物理因素(噪声聋、中暑等)的工种,例如矿山凿岩工、电镀作业员、高温冶炼工等,企业需定期体检并配备防护设备。 -
高危行业专项清单
化工行业的有机溶剂操作、采矿业的井下作业、放射医学领域的核素处理等被列为重点监管对象,需执行岗前培训、在岗监测及离岗健康追踪。 -
动态调整与地区补充
目录随技术发展和新职业危害出现定期更新,部分地区(如工业密集省份)可结合本地产业特点增补有害工种,例如电子制造业的焊锡工、锂电池生产中的钴暴露岗位。
提示: 劳动者可通过企业公示、人社部门查询具体目录,发现违规可投诉至当地卫生监督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