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业厅历届厅长作为全省农业发展的核心领导者,主导了粮食增产、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等重大政策落地。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农业基础建设,到新时代的智慧农业转型,历任厅长均在不同历史阶段推动了河北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发展。
-
奠基期(1950-1980年)
首任厅长张化民在建国初期组织土地改革,建立国营农场体系;1970年代李守真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和杂交作物推广,使河北粮食产量突破千万吨门槛。这一时期重点解决温饱问题,形成小麦、玉米主产区格局。 -
改革转型期(1980-2000年)
1985年上任的王幼辉在全国率先试点家庭联产承包制,棉花种植面积扩大3倍;1990年代刘宗耀主导"菜篮子工程",建成京津冀首批蔬菜供应基地。市场化改革促使河北成为北方重要农产品输出地。 -
科技驱动期(2000-2020年)
2003年李荣刚推行农机补贴政策,机械化率提升至78%;2015年魏百刚启动"互联网+农业"示范项目,培育出君乐宝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此阶段河北农业总产值增长近5倍。 -
乡村振兴新时期(2020至今)
现任厅长刘宝岐重点打造"环京绿色农业带",2023年建成数字农业园区47个,推动预制菜等新业态发展。通过"一村一品"战略带动全省农民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
纵观70余年发展,河北省农业厅历任领导者始终紧扣国家战略需求,从解决粮食安全到实现三产融合,逐步构建起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当前智慧农业、生态农业等创新模式,正延续着历届厅长奠定的转型升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