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不完善、监督弱、整改不到位
关于村级自查自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综合多来源信息分析如下:
一、主要存在问题
-
机制不完善
部分村庄缺乏系统的自查自纠机制,组织管理不到位,村民参与度低,导致问题难以有效解决。
-
监督不到位
依赖村民自发性组织,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和规范流程,易出现权力滥用或敷衍了事现象。
-
整改措施流于形式
部分村庄虽开展自查,但未与整改工作有效结合,问题仅停留在表面,无法实现根本性解决。
-
反馈与问责机制缺失
缺乏有效的反馈渠道和监督问责机制,导致问题发现后难以及时纠正。
-
资源投入不足
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薄弱,影响村民生产生活。
二、整改措施建议
-
完善组织机制
建立健全村级自查自纠工作体系,明确责任分工,设立专职管理人员,确保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
强化监督管理
-
引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方法,增加外部参与度;
-
建立村民监督委员会,通过座谈会、信息化平台等方式收集反馈。
-
-
建立反馈与问责机制
定期召开村民大会,公开问题整改进展;对敷衍了事、失职渎职的干部进行问责。
-
提升干部能力与素养
加强村级干部培训,提高政策执行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干部主动作为。
-
加大资源投入
政府应增加对农村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
推动信息公开透明
完善村务公开制度,确保财务、决策等关键信息及时透明化,增强村民信任。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提升村级自查自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