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创新推出农民职称评审制度,让“土专家”“田秀才”获得官方认可,打破传统职称评价唯论文、唯学历的局限,以实际生产能力和产业贡献为核心标准,激发乡村振兴人才活力。截至2025年,全市已有335名新型职业农民获评中高级职称,带动就业超8万人,创造经济效益6.1亿元。
农民评职称的亮点在于“实践导向”:评审标准聚焦种粮面积、养殖规模、技术推广效益等硬指标,例如种植类需粮食作物40亩以上,养殖类需生猪年出栏150头以上。“绿色通道”为优秀农民破格晋升,如获省级农业荣誉或发明专利者可直评中级职称。政策红利包括现金奖励(初级1000元、中级2000元起)、优先参与技术培训、项目扶持等,提升职业农民社会地位。
分点展开:
- 评审维度革新:取消论文门槛,设立“产业带动辐射率”“解决问题贡献值”等特色指标,覆盖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6大领域。例如鹿泉区农民于江因托管5万亩农田、带动万户增收获评初级职称。
- 人才生态链效应:获职称者纳入区域人才库,优先承接新品种试验示范。如高级职称获得者王岳峰推动蜂业技术升级,带动产业链就业。
- 乡村振兴实效:制度实施以来,培育农业专利277项、技术标准126项,劳务品牌如“河北福嫂”输出高端家政人员3800余人,年均收入6万元。
这一制度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石家庄样本”,未来将进一步扩大覆盖面,让更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扎根农村、施展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