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过优志愿卡,体验反馈呈两极分化。亮点在于数据权威且与考试院同步,可精准推荐院校专业,还有智能推荐系统助力志愿填报;但也有用户认为性价比不高、存在推荐院校 BUG 、客服服务差等问题。
-
数据优势与智能推荐亮点突出
优志愿卡的数据权威性较高,直接与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及各省考试院同步,数据覆盖全国 2900 +所院校,历史数据从 2010 - 2024 年完整收录,且在查询时数据条目更丰富。其智能推荐系统独创“五维推荐算法”(分数、位次、兴趣、地域、就业),支持多种填报模式,还可自定义 20 + 参数。用户输入分数后,能精准匹配分数对应的院校和专业,推荐“冲稳保”志愿梯度,科学规划志愿,避免滑档、退档风险。例如某省理科 580 分考生,优志愿推荐方案中包含 3 所“冲”的 211 院校且专业可选,优势显著。 -
独家功能助力志愿填报与职业规划
优志愿卡拥有多项独家功能,“AI 志愿医生”可自动检测志愿表风险,如专业级差、体检受限、单科成绩要求等;“职业基因检测”联合北师大开发的职业测评系统,从兴趣、能力、性格三维度评估,生成详细报告及推荐专业清单;“大数据预测系统”实时监测院校热度变化,预测当年录取位次波动,还有“捡漏推荐”功能。这些功能为考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志愿填报辅助,还兼顾了未来职业规划。 -
增值服务专业丰富
在增值服务方面,优志愿有 1000 + 持证规划师,服务形式多样,涵盖图文、语音、视频等,可深度分析特殊案例。专家曾成功为加分考生制定“特殊类型招生”报考策略,实现降分录取理想院校。 -
用户反馈褒贬不一
部分用户认为优志愿卡值得购买,其提供的学科资料和题目解析对备考有帮助,且输入考分能智能推荐能上的大学,还可提前体验 “智能填报”等功能抢占升学先机。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合作推出的节目,也为考生家长提供权威实用的升学指导。
不少用户反映使用体验不佳。有人觉得性价比不高,客服服务不好,实测推荐院校存在 BUG,存在生拉硬套情况,且只能一人使用。还有用户认为其数据虽来源于大数据分析,但不要根据建议直接报考,只能作参考。还有用户认为其不支持艺术生和体育生,有购买限制。 -
购买考量建议
考生和家长在决定是否购买优志愿卡时,需综合多方面考量。从个人需求和预算出发,评估其对自身填报志愿的帮助程度及自身预算是否允许;关注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仔细研究数据来源和用户评价,确保能真实反映学校录取情况;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是否有其他更经济实惠的学习资源可替代。提前购买可熟悉系统操作、提前做职业规划、监控目标院校热度变化,但购买时要谨慎,若决定购买建议先试用或详细了解其功能和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