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将农历三月称为桃月,农历六月则被称为荷月或焦月,其中“荷月”因荷花盛放得名,“焦月”则源于盛夏万物似被炙烤的酷热特征。这一别称既体现了自然物候,也蕴含了古人对季节的细腻感知。
农历六月的别称丰富多样,每种名称背后都有独特渊源:
- 荷月:江南地区六月下旬荷花进入盛花期,民间甚至将六月二十四定为观莲节,文人墨客以“接天莲叶无穷碧”描绘其景。
- 焦月:源自《尔雅》记载,六月阳光炽烈,“万物渐焦”,《事物异名录》更直接解释为“盛热,故曰焦”。
- 伏月/暑月:因三伏天多集中于六月,小暑、大暑节气接连而至,“溽暑”“烦暑”等别称反映了闷热潮湿的气候特征。
- 荔月:此时荔枝成熟,唐代“妃子笑”的典故更赋予六月时令风物的诗意联想。
这些别称不仅是时间的标记,更承载着农耕文明对自然的观察智慧。现代人虽少用农历月名,但“荷月”的清凉意象、“焦月”的炽热提醒,仍能唤起我们对传统节气文化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