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的别称和雅称丰富多样,既有自然意象的命名,也有历史文化的沉淀。以下是综合整理的结果:
一、常见雅称
-
孟春
表示春季的第一个月,象征万物复苏。
-
端月
因秦始皇避讳“正”改称“端”,寓意新年开端。
-
柳月
源于正月插银柳的习俗,银柳插瓶头故称。
-
陬月
古代历法称正月为孟阳/孟陬,出自《山堂肆考》。
-
太簇
源自《吕氏春秋》,秦始皇时期使用。
-
开岁
指农历新年,特指正月。
二、其他雅称
-
正阳 :正月别称,与秦始皇“政”谐音。
-
元月 :农历每月初一,正月特称。
-
新正 :新年伊始,与正月同义。
-
岁首 :年度开端,含农历新年寓意。
-
春王 :正月别称,出自《史记》。
三、诗意雅称
-
柳月 :因插柳习俗得名。
-
桃月 :三月桃花盛开时称。
-
杏月 :二月杏花绽放时称。
-
槐月 :四月槐花飘香时称。
四、补充说明
-
历史渊源 :部分别称如“端月”“柳月”源于生活习俗(如插柳、赏花),“陬月”则与古代天文观测相关。
-
文学运用 :白居易《早春持斋》中“正月晴和风气新”便使用了“正月”这一雅称。
以上别称和雅称既有历史文献依据,又融合了自然意象与人文情怀,共同构成农历正月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