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和暴雪确实属于恶劣天气,它们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易引发次生灾害等特点,是气象灾害预警系统中的重点防范对象。暴雨可能导致城市内涝、山洪暴发,而暴雪则易引发交通瘫痪、电力中断,两者均对生产生活构成严重威胁。
从气象定义来看,暴雨指24小时降水量达50毫米以上或12小时达30毫米以上,暴雪则是24小时积雪量超10毫米或12小时超6毫米。这类极端降水往往伴随大风、低温等复合灾害,例如暴雪叠加冰冻会形成“湿雪灾害”,破坏力成倍增加。我国气象部门将暴雨和暴雪预警均划分为蓝、黄、橙、红四级,红色为最高等级,需启动紧急响应机制。
从实际影响分析,暴雨的致灾特点是短时强冲击。例如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1小时降雨量达201.9毫米,迅速引发城市瘫痪。而暴雪更倾向于持续性破坏,如2008年南方雪灾,连续低温雨雪导致全国范围交通受阻、电网损毁。值得注意的是,暴雪在北方可能被低估防范意识,但其引发的“白灾”对牧区牲畜存活率的影响可达30%以上。
防范暴雨暴雪需结合其特性:暴雨来临前应检查排水系统,避免低洼地带滞留;暴雪预警后需储备融雪物资,重点保障供电供暖设施。个人出行需关注实时预警,车辆配备防滑链,避免在积冰桥梁行驶。相关部门会通过交通管制、学校停课等措施降低风险,公众应积极配合应急安排。
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提高对暴雨暴雪的科学认知和应急能力至关重要。建议通过气象部门官方渠道获取预警信息,家中常备应急包,社区定期开展防灾演练,将灾害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