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业面临的核心不足可概括为“四减一老”:农业生产萎缩、农地面积减少、农产品自给率下降、农业收入下滑,以及从业人员严重老龄化。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日本农业长期陷入低效与依赖进口的困境。
-
农业生产持续萎缩
日本农业总产值从1984年的12万亿日元降至2014年的8.4万亿日元,降幅达30%,稻米产值更是锐减60%。政策调整如“大米生产减段政策”虽稳定了价格,却导致农地休耕和资源浪费,进一步抑制产量提升。 -
耕地流失与规模经营受阻
日本耕地面积从1961年的608万公顷缩减至2023年的435万公顷,弃耕率达10%。农地法对土地流转的严格限制阻碍规模化经营,户均耕地仅1.9公顷,远低于欧美国家,生产效率难以提高。 -
粮食自给率跌至危险水平
以热量计算的综合食物自给率从1960年的79%暴跌至39%,小麦、大豆等主粮90%依赖进口。过度保护大米产业的政策扭曲了市场,削弱了其他作物的竞争力。 -
劳动力老龄化与后继无人
农业从业者平均年龄达66.4岁,65岁以上占比61%,年轻劳动力年均流失2.2%。兼业农户占比80%,农业收入仅占家庭总收入的30%,导致生产积极性低迷。 -
高补贴低效与政策错位
政府补贴占农业产值的48%,但过度聚焦农民收入而非产业升级。例如,“第六产业法”试图推动农工商融合,却因缺乏配套措施而收效甚微。
总结来看,日本农业的困境是资源禀赋、政策惯性与社会结构多重作用的结果。突破需从技术创新、土地改革和代际更替入手,但短期内难见根本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