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高考采用“3+3”模式,具体试卷构成如下:
-
全国统考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使用 新高考全国Ⅰ卷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该卷题型灵活,注重基础与综合能力考查,难度中等偏上。
-
选择性考试科目
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由山东省自主命题,考生需从其中任选3门参加考试。
总结 :2025年山东高考所有科目均使用全国统一试卷(全国Ⅰ卷),仅选考科目由本省自主命题。
2025年山东高考采用“3+3”模式,具体试卷构成如下:
全国统考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使用 新高考全国Ⅰ卷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该卷题型灵活,注重基础与综合能力考查,难度中等偏上。
选择性考试科目
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由山东省自主命题,考生需从其中任选3门参加考试。
总结 :2025年山东高考所有科目均使用全国统一试卷(全国Ⅰ卷),仅选考科目由本省自主命题。
山东省于2020年 正式实施新高考政策。这一政策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 开始试点,经过三年的过渡期,最终在2020年全面落地。新高考政策采用**“3+3”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另外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中选择三门作为选考科目,打破了传统文理科的划分,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机制。 政策亮点: 取消文理分科
2017年 山东新高考改革于 2017年启动 ,具体实施时间如下: 政策启动时间 山东省从2017年秋季学期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新高考改革,旨在打破传统高考模式,推动高等教育招生多元化。 首届高考时间 2020年6月,山东举行了首届新高考,采用“3+3”模式:语文、数学、外语为统考科目(每科150分),另选3门科目(每科100分,共300分),总分750分。 改革核心内容 分类考试
高考培优方案的核心在于科学规划、师资保障和个性化辅导,通过系统化教学和精准提分策略帮助学生高效突破瓶颈。 科学规划学习路径 优秀的高考培优方案会基于学生当前水平制定阶段性目标,合理分配复习时间,避免盲目刷题。重点强化薄弱科目,同时巩固优势学科,确保整体成绩均衡提升。 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 培优效果的关键在于教师,优质方案通常配备资深高考讲师,熟悉考纲变化和命题趋势
山东技校学费因学校类型、专业和培养模式差异较大,年费用通常在3600元至2万元之间 。公办技校学费较低(如部分专业仅3600元/年),民办或特色专业费用较高(如航空类达8800元/年,部分校企合作超2万元)。关键亮点 :①技师学院年费约4800-7000元(含住宿教材);②升学班/就业班年费6800-8800元;③困难学生可申请2000元/年助学金。 公办技校费用较低
山东省新高考于2017年启动改革,2020年正式实施 ,成为全国第二批试点省份之一,采用“3+3”模式 (语数外统考+6选3等级考试),取消文理分科 ,总分750分,首次落地即引发广泛关注。 改革时间线 :2017年9月高一新生首批适用新政策,2020年首届新高考学生毕业并参加考试。政策从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到录取机制全面革新,形成分类考试
山东专版与新高考的主要区别在于选科模式、考试形式及招生录取机制的差异。以下是详细对比: 1. 选科模式 山东专版 :采用“3+3”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考生需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选3门作为选考科目。 新高考 :部分省份采用“3+1+2”模式,除语文、数学、外语外,考生需从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作为首选科目,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
2012年 山东省春季高考的起始年份为 2012年 ,具体背景如下: 起始时间与政策背景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发布的《2011-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山东省自2012年起实行普通本科与高职分类考试,春季高考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正式实施。这一改革旨在探索多元化评价方式和多样化录取模式,缓解夏季高考压力。 政策调整与意义 早期名称与调整 :2012年春季高考最初称为“对口高职”
山东省于2017年 正式启动新高考改革,成为全国第二批试点省份之一。关键亮点 包括:“3+3”选科模式 、等级赋分制 、“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机制 ,标志着山东高考从传统文理分科向个性化选拔转变。 分点展开论述: 改革启动时间 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首批适用新方案,2020年首次实施新高考,与北京、天津等省市同步推进。 核心改革内容 选科组合自由化
山东自2020年起全面实施新高考模式,采用“3+3”考试体系,取消文理分科,赋予考生更大自主权 。这一改革打破了传统“一考定终身”的旧高考模式,通过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机制,推动高等教育选拔更科学、公平。 考试模式革新 :夏季高考实行“3+3”组合,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加上考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中自主选考的3门等级考试科目
山东高考AB卷制度始于2007年 ,主要目的是防止考场作弊 ,通过试题顺序或选项排列差异化 确保考试公平性。这一改革成为全国高考标准化的重要实践,并沿用至今。 分点展开: 实施背景 2007年前,山东高考曾出现试题泄露和抄袭现象,AB卷的引入通过差异化设计有效降低了作弊风险,尤其针对通讯工具传递答案等行为。 具体形式 AB卷通常保持题目内容一致
2018年 山东高考使用全国卷一的时间为 2018年起 ,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逐步推进阶段 2015年 :外语科目首次使用全国卷; 2016年 :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科目恢复使用全国卷; 2018年 :语文和数学科目全面使用全国卷。 政策依据 根据教育部《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山东省从2015年起逐步增加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使用比例,最终在2018年实现全部科目全国卷
山东省自2017年秋季学期起正式启动新高考改革 ,成为继上海、浙江后的第二批试点省份。关键亮点 包括:“3+3”考试模式 (语数外统考+选考3科)、取消文理分科 、“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机制 (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2020年首届新高考落地实施。 改革启动时间与背景 :2017年9月入学的高一新生首批适用新高考政策
2017年 山东新高考改革于 2017年启动 ,具体实施时间如下: 政策启动时间 山东省从2017年秋季学期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新高考改革,旨在打破传统高考模式,推动高等教育招生多元化。 首届高考时间 2020年6月,山东举行了首届新高考,采用“3+3”模式:语文、数学、外语为统考科目(每科150分),另选3门科目(每科100分,共300分),总分750分。 改革核心内容 分类考试
2025年将有8个省份首次实行新高考 ,包括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采用“3+1+2”模式取消文理分科 ,考生可自由组合选科。至此,全国除新疆、西藏外,29个省份 均已完成新高考改革覆盖。 新高考模式核心 考试科目分为“3+1+2”: “3” 为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全国统考); “1”
2024年新高考二卷覆盖12个省份,包括辽宁、重庆、海南等首次试点的地区,以及黑龙江、吉林等首次加入新高考模式的省份 。这一改革旨在通过“3+1+2”选科模式打破文理分科限制,为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提供更公平的考试环境。 新高考二卷省份完整名单 东北地区 :辽宁、黑龙江、吉林 西南地区 :重庆、贵州、广西、云南 西北地区 :甘肃、新疆 其他省份 :海南、山西
第三批进入新高考的省份包括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 。这些省份自2018年启动改革 ,并于2021年迎来首届新高考 ,采用“3+1+2 ”模式。 1. 高考模式改革 “3+1+2”模式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 “1”指物理或历史中选一科; “2”指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四科中选两科。 2. 启动时间与实施背景 2018年启动
13个 根据最新权威信息,2025年新高考全国二卷适用省份如下: 一、明确使用二卷的省份 13个省份 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海南、重庆、贵州、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西藏(部分使用)。 二、其他可能使用二卷的省份 存在争议的省份 安徽、江西、河南、西藏(部分使用)可能使用新课标一卷(全国新高考1卷),但需以教育考试院官方公告为准。 三、考试模式差异 海南 :采用“3+3”模式
2025年河南不会取消中考,但考试形式将迎来重大调整。 根据官方最新政策,中考仍作为高中招生的核心筛选机制,但生物、地理等科目改为等级评价,历史与道德与法治实行合场考试,实验操作科目也同步精简。以下为具体变化与背景分析: 中考保留的必然性 我国现行政策仍为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未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因此中考作为分流筛选的必要环节将继续存在。教育部多次辟谣“取消中考”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