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西高考采用“新高考”模式,实行“3+1+2”科目组合,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考科目使用全国卷(新课标II卷),物理、历史、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等选考科目由山西省自主命题。这一改革打破了传统文理分科,赋予考生12种选科组合,并引入等级赋分制,确保不同科目成绩的可比性。
-
考试模式与命题分工
新高考“3+1+2”模式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等6种语言),由教育部统一命题,使用全国新课标II卷;“1”为物理或历史中的1门,“2”为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的2门,选考科目由山西省自主命题。全国统考科目满分150分,选考科目满分100分,总分750分。 -
等级赋分制
再选科目(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实行等级赋分,卷面原始分按比例划分为A(15%)、B(35%)、C(35%)、D(13%)、E(2%)五个等级,转换后分数区间为30-100分。这一机制解决了不同科目难度差异导致的公平性问题,例如化学90分与地理80分可能因考生群体和试题难度差异而最终赋分相近。 -
志愿填报改革
新高考采用“院校专业组”志愿模式,1个专业组为1个志愿,平行志愿数量增至45个。考生需根据专业组选科要求填报,例如“A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组”可能要求物理+化学+生物组合,而“通信工程专业组”仅需物理。 -
备考策略调整
全国统考科目需对标新课标II卷,重点突破数学的函数与导数、语文的古诗文阅读等高频考点;选考科目需关注山西本土教材(如人教版、晋教版)及省内热点(如能源转型、晋商文化),避免盲目刷外省题目。
2025年山西新高考既延续了全国卷的统考框架,又通过自主命题和等级赋分凸显个性化选拔。考生需结合兴趣与学科优势规划选科,同时关注目标院校专业组的选科限制,以最大化发挥新高考的灵活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