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中国艾滋病现存活感染者已超135万例,年新增病例约6.5万-7.2万例,性传播占比超98%,其中男男性行为者(MSM)和老年群体成为高危人群,西南地区疫情尤为严峻。尽管新增病例增速放缓,但耐药毒株扩散和流动人口管理滞后仍是防控挑战。
-
核心数据
2025年全国现存活HIV/AIDS患者约135.5万例,死亡病例累计49.1万例。新增感染者中,异性传播占73.4%,同性传播占25.2%,15岁以下儿童感染214例。云南、四川、广西三省占全国新发感染的40%-45%,边境地区输入性风险加剧。 -
高危人群变化
MSM群体新发感染占比25%-32%,但PrEP药物普及有望使其感染率未来三年降至25%-28%。60岁以上老年人感染率从28%升至35%,农村独居老人因性健康知识匮乏风险突出。青年学生感染占比稳定在10%-12%,“跨校约会”模式形成隐蔽传播链。 -
防治进展与挑战
长效药物(如来那帕韦)使高危人群感染风险降低99%,自检试剂覆盖率提升助力早期发现。但耐药毒株比例或从7%升至10%,一线药物替诺福韦失效案例增加,农村地区耐药监测覆盖率不足50%。 -
未来趋势
预计2028年累计存活病例达175万-182万例,年新增病例降至5万-5.8万例。AI预测模型和区块链技术将优化疫情监测,但需解决检测后续咨询衔接不足和隐私保护问题。
提示:艾滋病防治需结合技术创新与社会干预,重点加强高危人群性健康教育,推广自检和PrEP药物,同时关注老年群体和流动人口的精准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