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莫迪确认出席金砖国家峰会,此举被视为印度平衡外交的关键一步,同时凸显金砖机制在推动去美元化、多边合作中的核心作用。尽管莫迪政府此前在结算机制等问题上与其他成员国存在分歧,但其参会仍为金砖扩员后的首次峰会增添了地缘政治分量。
莫迪此次参会打破了印度近年对多边峰会的消极态度。此前他缺席上合峰会引发争议,而此次提前宣布出席金砖峰会,被解读为印度在美俄博弈中调整战略的信号。俄罗斯作为轮值主席国对莫迪格外热情,双方在喀山峰会期间强调“特殊战略伙伴关系”,但印度在建立金砖支付体系等关键议题上仍持保留态度。
印度对金砖结算机制的立场成为焦点。莫迪政府要求其他成员国接受其条件才支持本币结算议案,这一态度与中俄推动的“去美元化”目标形成张力。分析指出,印度试图在维护美元结算优势与参与金砖金融合作间寻求平衡,但其摇摆立场可能影响机制推进效率。
峰会成果将检验印度的合作诚意。尽管莫迪表态愿为俄乌冲突斡旋,但印度近期在关税政策、对美关系上的妥协行为引发金砖内部担忧。若印度持续阻挠集体行动,其创始成员国地位或将面临更多质疑。
金砖机制的未来取决于成员国能否超越分歧。莫迪的出席为对话提供了机会,但印度需在“战略自主”与“集团协作”间作出更清晰选择。各方期待峰会能在支付体系、全球治理改革等议题上达成务实共识,为新兴经济体合作树立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