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去美元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多边贸易本币结算占比显著提升,成员国间货币互换网络不断扩大,新开发银行积极推动非美元融资。这一趋势反映出金砖国家对减少美元依赖、增强经济自主性的共同诉求。
-
本币结算取得突破性进展
俄罗斯与印度已实现超60%双边贸易采用卢布-卢比直接结算;中国与巴西达成人民币-雷亚尔直接兑换协议;南非推出"兰特-人民币"贸易结算便利化措施。多国央行数据显示,2023年金砖国家间本币结算额同比激增230%。 -
支付系统替代方案逐步落地
俄罗斯SPFS系统接入所有金砖成员国金融机构;中国CIPS系统新增42家金砖国家银行节点;印度推出"UPI跨境支付"覆盖巴西、阿联酋等国。这些系统日均处理交易量已突破50亿美元。 -
新开发银行发挥关键作用
该行2024年发行的本币债券占比达65%,人民币计价债券规模首超美元债券;累计批准87个基建项目中有62个采用成员国货币融资。近期推出的"数字贸易平台"支持实时本币跨境清算。 -
黄金与数字货币补充方案
成员国央行黄金储备总量较2020年增长41%,俄罗斯建立黄金支撑的稳定币结算机制;南非试点"数字兰特"用于矿产贸易结算;巴西央行数字货币Drex已具备跨境支付功能。
随着阿根廷、埃及等新成员加入,金砖国家正在建立覆盖38亿人口的"去美元化协作区"。未来可能出现由成员国货币篮子构成的贸易结算单位,但完全摆脱美元依赖仍需较长时间。企业需密切关注各国外汇政策变化,灵活调整结算货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