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和甘肃未合并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三点:民族自治政策保障回族权益、历史行政区划调整的延续性,以及地理经济与战略定位的差异化需求。两省虽同属西北且历史渊源深厚,但独立发展更符合当前国家治理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实际需要。
-
民族自治与政治考量
宁夏是中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回族人口占比达38%。1958年从甘肃分离并成立自治区,核心目的是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尊重回族的文化、宗教及发展诉求。合并可能削弱自治权,影响民族团结与地区稳定。 -
历史沿革与行政实践
两省在清代曾同属甘肃省,但民国时期因军事防御需求分设宁夏省。新中国成立后经历短暂合并(1954—1958年),但因回族群众强烈反对而恢复分治。此后的边界调整(如1969年与内蒙古的划界争议)进一步巩固了宁夏作为独立行政区的地位。 -
资源分配与发展路径差异
甘肃侧重能源重工业与丝路经济带枢纽建设,而宁夏依托黄河灌溉发展特色农业(如葡萄酒、枸杞)及新能源产业。合并可能导致资源倾斜失衡,例如宁夏的生态治沙与甘肃的河西走廊开发需差异化政策支持。宁夏作为内陆开放试验区,其“一带一路”节点功能与甘肃的陆港枢纽定位互补而非重叠。
当前,两省通过“兰州-银川城市群”等协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分治模式既保障了民族自治的深度,又避免了同质化竞争。未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下,保持行政区划独立性与深化区域合作将是更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