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定在6月7日、8日,主要基于气候适宜性、教育周期衔接、社会稳定性及历史传统等多重考量,同时兼顾考生健康与公平性,甚至蕴含“录取吧”的吉祥谐音。
-
气候优势:6月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适中,平均比7月低约2℃,有效减少高温中暑风险。此时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概率较低,为考生提供稳定的考试环境。
-
教育周期匹配:6月是学年末,学生已完成全年课程,有充足时间复习;高考后留出2-3个月完成阅卷、录取及开学准备,保障高等教育流程连贯。
-
社会与历史因素:避开农忙与其他重大活动,减少干扰;2003年由原7月7日(纪念卢沟桥事变)调整至6月,既保留历史意义,又优化实际条件。
-
谐音彩头与公平性:数字“678”谐音“录取吧”,寄托美好寓意;全国统一时间考试,避免地域差异影响公平。
高考时间的设定是科学规划与人文关怀的结合,未来或随需求调整,但核心始终是为考生创造**发挥环境。